端午安康丨清暑去湿,祛风防疫,健脾益气
白癜风告别援助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6417_0.shtml用生命捍卫健康●点击蓝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正阳节、浴兰节,是我国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在端午时节会开展多样的习俗活动:赛龙舟、食粽子、挂艾叶、端午浴、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如何在五月初五端午时节清暑去湿,祛风防疫,健脾益气呢?让我们探究一番端午养生之道。 端午,中药的节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恶毒的时节,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传播。五月五日更是因为“极阳”而被认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说法称“端午”的名称由“躲午”演化而来,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 正由于端午是这样一个容易生病的时节,催生林林总总端午运用中药的方法,把端午称为“中药的节日”也不为过。 翻阅典籍,会看到端午节还有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这都和端午节与中药渊源有关。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节气养生之道 食疗养生 端午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养分物质消耗较快,体液丢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往往容易出现身体发热、口渴、心烦、胃口低下等症状。所以要特别注重补充水分,多摄入清淡食物和蔬果,外出注意防晒。 该时期,气候湿热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插艾条,喝雄黄酒,进行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夏季的养生之道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端午节时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多进行户外活动,中午小憩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疲劳,理顺心情,避免发怒。 运动养生 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每年必办的“赛龙舟活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健脾益气——切记“忌”与“宜”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然而粽子主料为糯米,其性黏滞,偏湿偏热,不容易消化,加之端午节前后天气炎热潮湿,胃肠功能本来就受影响,此时若过多食用粽子,更不利于肠胃健康。 吃粽子的“忌”与“宜”: 忌作为夜宵: 粽子较难消化,不宜完全当做正餐食用,否则容易吃过量。建议在午餐或晚餐时吃一点,再搭配些白粥。要特别提醒,别将粽子做夜宵,以免因食后腹胀而影响睡眠。 忌留过夜吃: 粽子因含有肉、豆类,容易变质,开封的粽子最好一次吃完,不要留过夜。大分量的粽子实在无法吃完也不要勉强自己的胃,吃前先将它分成小份,用保鲜盒封好保存在冰箱里,再次食用时要加热10分钟。 忌搭配啤酒吃: 吃吃粽子,再加几杯冰啤酒很是惬意。但对于胃病患者而言,这却是大忌。胃病患者,最忌难消化及生冷的食物,吃粽子再加上冰啤酒的话如“雪上加霜”,会令胃病症状加重。 宜搭配茶: 吃粽子时最好不要再大鱼大肉,以免加重胃肠的负担。吃粽子时可以喝些普洱茶来帮助消化,有胃热的人则可以喝绿茶。但切记,有胃病的人尽量喝淡茶,不要喝浓茶。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 -END- 感谢有你,谢谢观看 百年传承,特色骨科。医院是以中医保守治疗医院,运用王氏五联疗法和风湿四联疗法及小针刀三联疗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疼、慢性骨病、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痛苦小,疗程短,见效快。看颈肩腰医院。 王氏五联疗法: 非遗膏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王氏老膏药 王氏理筋:承先祖《正骨新法》精髓,集晚清宫廷理筋术优势 洪恩正骨:百年洪恩堂王氏正骨术 特色微针:传统中医外治与改良微针治疗相结合,辅以疗程化康复治疗 古方中药:经典传承方剂,辩证施治 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zmjc/10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提醒这么神奇胃病感冒失眠全靠
- 下一篇文章: 溯源到心理,疏通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