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蘭陵會"↑免费入会并订阅本号内容

幽径绵延绿为袖,枝臂相挽花似襟;

峦峰翠起云来伴,虫鸣鸟啾沟蕴魂。

初入萧家沟,就被这里清幽淡雅,环山围绕的自然林带所吸引。我已经拿不出更好的词句来形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只能用心去感受脚下踏着的这片“神圣”带给自己的敬仰。正值金秋时节,临近居民区和扎根闹事的植被已经憔悴的逐步凋零了,眼看着夏的味道奄奄一息,消失殆尽,心中难免会滋生一丝遗憾和不甘。每个季节在我的生命中都是一场盛宴,总是期盼下一季的精彩纷争,却又难舍上一季的繁华褪尽。

时光如水,绵远悠长。生命短暂,弹指一挥间。总是有那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景致,在有限的生命里怒放,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记忆,标记成符。萧家沟就是我生命图画中亮丽的一笔。

提起萧家沟,它的名气也许还不能被众人所耳闻渲染,在众多的名城名景中,它更是万山一壑了。然而它的原始气息,淳朴况味,自然景致却犹如初涉青春的少女,活力四射、不施粉黛、肢体饱满、圆润纯净、生动中透露着狂野。让所有接触它的不论是草根布衣还是文人墨客都感慨不已……

萧家沟隶属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风景区,三面环山,自然生态韵味十足,是个依山傍水的原始村居。沟里居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大多数人家都姓萧,是祖辈萧姓人家遗留下来的后裔,延续着萧家人百年的历史血脉,由此而来,萧家沟这个名字也就见怪不怪了。沟子虽然不大,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和传说。

据说,萧家沟之所以有那么一段被人敬仰的历史,缘于这里曾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萧五奶奶“。

人嘴两张皮,每个人说出来的事物都是大相径庭的。来此之前就和熟识萧家沟的人粗略的了解了一下大框,和事实稍有纷争的就是对待萧五奶奶的个人描述存在着异议。有人说萧五奶奶是个英雄人物,和电影《红岩》里的陈联诗(双枪老太婆)相仿,双手用枪,昭和八年日军侵占东北进入萧家沟时打死了日本人,让萧家沟一时名气大起。也许是这个传说令我好奇心倍增,坚定了和文友们来萧家沟一探究竟。

来到萧家沟,有幸见到了这里的一山一水,领略了这里的淳朴农情;有幸踏上了这块飘荡着英雄魂灵的肥田沃土,感受英雄的精神在脑海中慢慢延伸;更有幸的是,萧家沟第四代传人萧奉元亲自带领我们登上了萧家沟天然林自然保护区,一探这些烽火硝烟的历史渊源。

萧家沟的自然林区太让人叹为观止了,其原始的豪迈,野生的粗犷,都是我们这些久居闹市的“凡人”难得一见的。一路上,除了争看山上的奇花异草,珍稀树木,耳边在嘤嘤鸟啼、啾啾虫鸣、叶落婆娑的扑簌声中聆听着萧奉元的热情讲解,知道了萧五奶奶的真实面目。

萧五奶奶又名萧王奶奶,本姓王,嫁入萧家,丈夫在家排行老五,故人人都称其为萧五奶奶。她为人聪慧,处事圆滑,和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不相上下。当年东北抗日联军和日军同时隐蔽在萧家沟一带时,正赶上年代动荡,内乱不止,一些土匪也都纷纷抢占山头。

萧五奶奶八面玲珑,精明能干,巧妙地周旋在他们中间。用灵牙利齿,糖衣炮弹迷惑日军,用爱国热情、革命斗志感染土匪军,在抗日斗争中,为抗日联军获得准确的情报,对抵抗日军、反对侵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到萧五奶奶,萧家沟人无一不热情高涨,**昂扬,那种自豪,骄傲的情绪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一个身穿蓝碎花布卦,发髻低盘,一双充满灵气的眼睛,和一张说话字正腔圆的巧嘴,把日军笑着迎进堂内,端茶倒水,擦桌摆菜,淡定的给那些咿咿呀呀,吱嘴獠牙,面目狰狞的日本军阀斟满酒,然后又对身旁跟随的家人暗递眼色……这个场景是我在电影中见过的,现在它就像纪录片一样回放在我的脑海中。

都说一切创作来源于生活,萧五奶奶不正是这些剧情的原始真实样版吗?好女当先,谁说女子不如男,特殊年代,巾帼同样不让须眉,萧五奶奶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当然,在云云众说中,萧五爷虽然被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可我认为,萧五爷必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然,怎能娶得这样一位优秀杰出的女人为媳呢!

怀着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在枝丫蜿蜒的林带中穿行,脚下踩着松松软软的玄土,感受夏天和秋天的相拥。

虽时节已是劲秋,可林间那种苍劲郁葱的味道,涨势蓬勃的势头,都给秋的萧瑟荒凉大打折扣。完全不加修饰的山间野木,肆无忌惮的舒展身姿,横拥竖握的手臂,似乎是为了让来此的游人多停留一会儿,借机领略它们的万种风情。它们随意滋长,没有束缚的概念,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枝丫自然地交叉,让阳光透过缝隙,慵懒的照在它们的身上,隐隐约约的光线,让根下的泥土感受温暖。

各型各色的小虫伸缩有致,慢慢地爬行在泥土间,倦怠在枝叶间,享受自然带给它们的生命的惬意。整个林间散发着清新怡人的花草树香。没有人类或少有人类践踏的地方方为自然。或许,嗅到了我们这些冒然的造访者的陌生气息,这里的生灵们不同时段的出来放风。

在一些乔木的树身上,胖胖瘦瘦的蜗牛,没有整齐的排列,却自然地蜷缩着,树旁的土壤里或稀或密的长着各种各样肉墩墩的蘑菇。许是刚好雨过,那些蘑菇像雨后的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让我这个喜爱采蘑菇的人都“望蘑兴叹”,不忍伤害,悉心观赏起来。我们如影随形,不敢冒然独行,怕稍有散失就会迷失了路途。

自然原始的林带,没有固定的山路,大家把沿途攀登的路线取直,以免走失。在一条弯弯曲曲的沟壑面前,我们停了下来,听知情人士介绍,这里曾经是八路军抗击日寇修建的战壕,百年已过,每年季节转换,不同的树叶落下,堆积到这里,战壕已经不再深至没人了,沟里的百姓们自发的不定期的清理积叶和覆土,让这条带着历史性意义的沟壑一直延续至今。

翻过沟壑,又爬过一座小山峰,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还有最后一站,就是眼前的这块石碑,它是当年日军侵华时,在萧家沟一带的密林里遭遇绿林军,一个名为“水田权太郎”的日军巡查被绿林军的首领枪杀于此,立此碑为记,让萧家沟的百姓和世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来去攀爬的途中,那些罕见的中草药植物不经意的出现眼前。天南星像绿宝石镶嵌的翡翠一样耀眼,五味子的叶子还处在幽绿青涩的阶段,忍冬,地龙骨也是时隐时现。远处成片的榛子林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摇摆着身子,轮着手臂唤我们过去。一旁娇艳羞涩的山里红向我们抿嘴微笑,所有的热情不言而溢的挂在脸上。

这样一个景色四溢的原始生带,没有遭到破坏的自然景区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时下处于尘世的喧嚣,踏着快速运转的生活节奏,对于身心疲乏的人们,这里便是最好的灵魂家园了,让心有所静谧,安静栖息,回归自然,感悟原始的纯情,我知道,萧家沟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扎下了根。

如今,萧家沟林区已经被国家列为市级自然林保护区,而萧家大院也成为了世人探寻的焦点。昔日里叱诧风云的萧五奶奶已然成为历史,然而她的爱国精神和不凡的气息却留在了后人的心里。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萧家大院后面东山上的那些松树,经过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吸进了日月的精华,更加伟岸挺拔,那种郁郁葱葱,蓬勃盎然的向上精神不就是萧五奶奶留给萧家后人的精气神吗?它会让萧家沟人知道在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有一种精神气壮山河的永远回荡,这里不光有先人的传说,更重要的是先人的那种光芒像磁场一样永存。

回到山下我们落脚的萧家大院,站在院中环视三面的群山,我不禁感叹,这个小主真是未雨绸缪,先知先觉,在这样一处依山傍水的自然景区,修建一个这样幽静怡人的生态庄园,把客栈,茶室,酒窖,菜园一并搬至这里,他是想重现昔年萧家大院的鼎盛辉煌,还是和我一样已经把自己对自然的迷恋之情遗失在了这里?

纠肖复萧,欢迎长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ywbzmb/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