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种药,可把肺肝心脾肾一起都
疾病查询: 腰痛、腰间盘突出、强身锻炼、背痛、风湿、骨质增生、腿痛、乙肝、肝病、养肝、解酒、胃病、胃疼、便秘、骨质增生、颈椎病、肾虚、减肥、宿便、失眠、高血压、感冒、腹泻、咽炎、补肾食疗、男科、前列腺炎、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期保养、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丰胸、美容、瘦腿、手脚、咳嗽、痔疮、脑出血、血栓、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痘痘、白发、脱发、打呼噜、皮肤病、酸碱食物、湿气、胆结石、痛风、牙痛、口腔溃疡、鼻炎、近视、狐臭、秘方...更多 中医会在一个基础方之上盖楼,一个基础方子可能会变换很多基础方。.......................................................................................... 药方如何而来 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这个方子非常简单,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张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 .......................................................................................... 张仲景把这个方子放在《伤寒论》第一个方子的位置,我想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正气是关键,有了正气才能祛除邪气。 如果把桂枝汤的芍药量翻倍,加上饴糖,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补脾胃方子,叫小建中汤。 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就变成了黄芪建中汤。其组成如下: 黄芪6克、饴糖30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掰开)。一般都是用前面六个药,煮了之后兑入饴糖。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就是说黄芪建中汤可以补益身体诸多不足,不足就是虚,像气虚、气短、乏力、虚汗多;劳心劳力过度导致身体发虚;五脏气血枯竭;小儿挑食厌食偏食爱吃零食,过敏性疾病;大病慢性病后期等的消瘦疲劳。 药方的功效 这张方子里头,有大量的饴糖。饴糖是什么?饴糖就是麦芽糖,有不少饭馆做早点,有那种糖油饼,糖油饼上面那层甜甜的,黄黄的东西,那就是用饴糖做的。五脏皆虚从中治,黄芪建中汤就是因为有饴糖才能称之为“建中”。 糖肯定是甜的,甘能缓能补。所以饴糖有补气养血的作用,有甘缓止痛的作用,而且饴糖这味药非常好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饴糖不能够随便用其他东西代,用蔗糖代是不行的,用蜂蜜代也是不行的。 在补剂的“黄芪建中汤”中,桂枝汤加倍芍药再加饴糖,因为造酒的时候,是上面那层液体蒸馏出酒,所以酒可以“引诸药至至高之分”,而下面的余渣最底下可以提炼出饴糖,因此饴糖的药性除了补脾胃之外,更可说是把桂枝汤的药性黏住,然后压到腹部以及肚脐以下。原本入心的桂枝,就被拉了一些药性到小肠及丹田的区块,小肠本来和心就是表里关系,小肠火来自心火。 在小肠区块的桂枝“心火”药性又大大帮助了人的消化能力。中医叫做“火生土”。心火衰微了,那么胃腐熟食物就没有力量。这样的人,往往早上吃了饭,到晚上都不知道饿。因为胃的消化功能靠的是那股热气,这股热气就来源于心,就像土地长养万物,来源于太阳的照射一样,缺乏太阳照射的南北极,阴冷草木难生。这时,重要的不是健胃消食,而是暖心阳。心阳一振作,胃就有劲了。直接用点桂枝,补补心火,使心火能生胃土,就有效果了。黄芪建中汤中用桂枝就是这个道理。 而丹田一暖,命门火也大大得助,同时补消化又补肾阳。 脸上不起眼的小皱纹,竟是大病前兆。建议中老年人都看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也看看。▼▼▼ 而加倍的芍药,搭上了桂枝,桂枝外散的力道被缩小,作用点又拉低了,就会变成从脾胃斜上去“平肝”,治肝虚乘脾,再加上芍药原本就有养肝血的功效,合起来就变成补肝了。 再加点黄芪,加强补肺的功能,一个人身体内亏虚到了一定程度,需要进补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用“甘”性药物循序渐进的进补,同时注意,此时进补需要温补,补充身体内的“虚弱亏空”的脏腑,而黄芪在这方面尤为擅长。 所以黄芪建中汤几乎是五脏皆补,且补而非常温和,饴糖、生姜、红枣、甘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这里面除了芍药是酸酸的,桂枝有甜味,甘草有甜味,大枣有甜味,麦芽糖绝对有甜味,这个生姜有点辣辣的,基本上以甜为主,可以说男女老少都适合。 李时珍称它是血气双补之王!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zmjc/7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胃不好还乱吃这5种食物最好不碰,小心病情
- 下一篇文章: 得了脂肪肝,不吃晚饭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