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消化吸收食物是我们身体获取营养,生成气血的唯一途径。

提前衰老;脾胃弱生湿气,容易胖,有黑眼圈等烦恼。有时候健脾养胃比补肾更重要。

今天分享一些对脾胃好的食物和经验,送给脾胃不好,体虚免疫力弱亚健康状态的朋友,让大家能得到食物更好的滋养,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经验。

01、小米:脾肾同养,但胃病的人不一定适合!

五谷为养,细水长流的日常补养,必选谷类,尤其是小米,其色黄,五脏应脾,养脾胃对肾也好。

小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养脾胃以外,还能益肾填精,男女备孕时、总是用脑耗神的人可以多用它补养。

小米粥最养人的部分是熬煮出来的粥油,又称为「代参汤」。古时候如果没有母乳,便给宝宝喝稠乎乎的米汤,也能养得肥白壮实。

小米在砂锅里煮开后,转小火熬大概20分钟到半小时,关火,再用余温焖一会儿。稍放凉之后,表面就会浮起一层香浓的粥油了。

02、大枣:健脾养血,但枣皮对胃肠不友好!

大枣,可以说是养生人的标配了,古人更是将大枣传为仙果。

《本草备要》说它:“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

方法:铁锅不放油,小火反复焙香,然后做汤泡服。炒制后,焦香入脾,还可以缓解积食。

绝妙好CP:

大枣+生姜:生姜散寒解表,暖胃和中,代茶饮可以缓解手脚冰凉、痛经(加点红糖更好),受寒后感冒、胃寒胃疼等虚、寒烦恼。

大枣+玫瑰:玫瑰疏肝理气,气血通畅,虚的问题就容易暴露出来。加点大枣,一个疏通,一个和补,正好互补。

03、山药:提高免疫力,湿气太重不要单用

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中医认为它养正气,西医认为它提高身体免疫力,疫情期间,多吃山药,是最朴素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食养防疫法。

《神农本草经》: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脾胃弱气血虚,脸色差,稍不注意就拉肚子,胃胀,总感觉累没力气,还容易出汗,气虚体质,吃了好东西也不能把营养吸收掉,怎么补效果都不好,这时就可以多吃些山药。

山药还补肺气,增强肾气的固摄,把身体的元气固摄在体内,过度消耗的人也很适合。

04、白扁豆:健脾消暑湿,春夏常备

脾虚容易生湿,脾胃最怕的也是湿,会影响脾胃自身气血的运行。祛湿不健脾,湿气祛不净,健脾不祛湿,事倍功半。

春夏天气变暖,湿气越来越重,白扁豆健脾祛湿,很适合现在吃。

性味平和,健脾益气,调节身体水液的代谢,升清气降浊气,专门改善中焦脾胃的问题,消除暑湿而解毒。

05、芡实:水中人参,积食、儿童不宜

《红楼梦》里有一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说贾宝玉让人给史湘云送吃的,其中有两样时鲜,一是红菱,另一样就是芡实。

健脾祛湿,增强脾胃动力祛除湿气,人就会轻松,少困倦。而且补的力度温和不上火,也不滋腻生湿气,不仅是女人的“不老米”,也是男人的“长寿米”。

经常吃有利于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还能改善腹胀,消化不良,没胃口的烦恼。

大家都在看(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脚上的生命密码,人手一份,建议收藏!

一个增强免疫力的千古名方

阳气产生于脾,根于肾,萌芽于肝!这个补阳妙法很简单!

出什么汗,得什么病: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玉米竟是胃炎的“催化剂”?医生:养胃,少碰3果,多吃5物

“饿瘦”不如“补瘦”!中医告诉你:不补脾,你就减不了肥!

舌头中间有裂纹,或者边缘有齿痕等,是『大病征兆』?

学习中医经络穴位,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ynjz/1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