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2/5481259.html

怀疑自己有高血压、搞不清楚该怎么吃药……

针对对高血压的治疗和用药有疑问的患者,今天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潇潇来全面解答高血压患者的经典“七连问”!

郭潇潇

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助理,硕士生导师。

一、我是否患了高血压?

初次血压升高指第一次发现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如果血压像呈轻、中度升高(即收缩压≥mmHg而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而mmHg),应在4周内选取不同日子重复测血压至少2次,如果都达到了高血压诊断标准,就可以确诊高血压。

二、我为什么会患高血压?

老王今年刚过60岁,且自认为平时生活习惯挺好,面对高血压的诊断,他疑惑地问大夫:“我为什么会患高血压呢?”

近几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压常见的危险因素其实就潜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高盐饮食、肥胖超重、长期过量吸烟饮酒、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等等。此外高血压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三、患高血压一定要吃药吗?

其实,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发现了血压高,下一步要弄清楚几件事:

有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有没有造成其他器官损伤?

损伤程度如何?

患高血压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的临床疾病(如肾脏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

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例如脑梗、脑出血、心梗)的风险有多高?

搞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个体化制定降压方案,还能综合治疗,以便降低今后发生心脑血管问题的风险。

但如果就诊时血压显著升高,并伴有明显不适,应先服用降压药物,降低血压后再完成上述检查。

四、什么时候该吃药?

医生常常会根据临床情况不同,将患者划分为心血管风险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所有患者都应立即开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是高危人群则要开始药物治疗,而中危患者可以随访观察1个月,低危患者可以随访观察3个月,如果血压仍然较高,建议也开始服药治疗。

五、吃了药就停不下来了?

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治愈高血压。

一些轻度血压升高的患者或许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血压回到正常范围。

但如果血压持续在高位,还是需要借助药物的帮助,治疗目标其实都是使血压降至目标值以下,从而减少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如果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健康,服用的降压药剂量和种类可能会有所减少,甚至在温度适宜的季节暂时停用,但如果血压常常超过正常上限,就要坚持服用药物。

由此可见,有规律的监测血压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根据血压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及用量。

六、降压药有没有好坏之分?

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大多数情况应尽量选用一天服用1-2次的中长效降压药物,而这些药物中并没有好药或坏药之分。

当然每个患者的临床情况不同,合并疾病也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别,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用药种类和方式使血压达标才是最好的。

此外也没有静脉输液的效果好于口服药物的说法,除非血压严重升高造成了一些危险情况如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心绞痛等,需要快速把血压降到相对安全的范围时才使用静脉注射降压药物,否则高血压的治疗优选还是口服降压药。

七、降压药要不要经常更换

既然降压药物没有好坏之分,为什么很多人说一个降压药吃的时间长了会有耐药性,降压效果也会打折扣,应该经常更换药物?

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高血压患者,其实降压药没有耐药的说法,血压控制不好要先从生活方式方面寻找原因。

比如:

是不是低盐饮食没坚持好、气温变化大、居住环境改变;

忘记按时服药、近期情绪波动明显等。

如果都没有,就应该去检查一下是否患了其他新的疾病。这些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找到原因后再调整用药,切不可自行停药、换药。

在众多高血压患者中,病人对自身病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相当低。所以,必须改变一些患者的错误观念,纠正认识上的误区。

这些是误区

对于高血压,以下是患者常见的认识误区,都是必须纠正的错误认识和行为。

×防控高血压是个人问题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

×不愿意过早服药

×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

×只服药、不看效果

×自行购药服用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过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zmjc/9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