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问题是如今很多人最重要的健康问题。脾胃乃“后天之本”,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将油转化为动能,我们身体中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得来的。作为人体的关键部位之一,脾胃的养护尤为重要。

对照自查:你的脾胃还好吗

小信号预示着你的脾胃出现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也能看出脾胃问题,有下面的几种症状,说明你的脾胃功能比较差,不妨对照自查。

1.口臭,多是胃中有火

很多人常常会有口臭等问题,会误以为是肝出了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来源于脾胃,胃肠中有积滞,或有胃火、大肠火。

2.鼻头发红有热证,发白是脾虚

鼻头发红代表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鼻头发白,透着一种不自然的青光,偶尔还会伴有腹痛,这种情况意味着气虚是脾胃虚弱导致的。鼻头发黄,是胃肠有积食或者脾胃功能不好的表现。

3.脸色发黄,是脾胃问题的先兆

黄为土色,脾胃属土,大人小孩面色发黄首先考虑脾胃问题,尤其是小儿要考虑脾胃积滞,甚至是疳积。此外,还有可能是黄疸,应及时就医,排除肝病,以免耽误病情。

4.睡觉流口水,脾虚湿盛的表现

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或涎为脾之液)。小儿或者大人不自觉地流口水,多为脾虚有湿;如果伴有睡觉打呼、磨牙更应该引起警惕,脾虚湿盛更为严重,或者是有西医讲的“腺样体肥大”。

5.便秘,可能是胃和其他脏腑协同不好

“六腑以通为用”,大便的通畅,依赖于胃、肠、胆的协同作用,便秘可能是脏腑的协同功能异常。

6.睡眠不好,也与脾胃有关系

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例如小儿夜卧不安,辗转踢被、夜惊哭闹,多为胃肠不和,饮食积滞,要引起重视,需要减少饮食对胃肠的负担或者尽快就医,通过药物、推拿调理或者严重者需要挑疳。

7.无故发脾气,可能是脾胃不太好

小儿或者大人无故爱上火发脾气,要注意可能是脾胃不太好。临床上,很多孩子脾胃调好了,胃肠积滞消除了,脾气也会变得温顺乖巧可爱。

最伤害脾胃的行为

日常最伤脾胃的行为是什么?是虚邪贼风、六淫疠气,还是七情内伤?很多人猜不到,其实是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习惯,在一点点地伤害着我们的脾胃健康。

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湿,四怕寒,五怕饮食失节,六怕油腻,七怕忧思!

1.怕生、冷、寒、湿

很多人常吃寒凉冷冻的食物,尤其是夏天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脾胃最怕寒气,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有些人天天吃生冷寒湿,肠胃消化不了,吃什么拉什么,会造成乏力,拉稀或者便秘。最容易伤及脾胃。过则损伤脾胃阳气,令运化失调,气血失养,水湿泛滥。

2.怕饮食失节

脾胃为受纳之官,不时而食,会影响脾胃的休息,扰乱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节律,影响其功能恢复。小儿多时、不时而食会影响智力发育,因为食则血供入胃,大脑血供分配减少,日久大脑发育会受到影响。

3.怕油腻

油腻、脂肪,过度的动物蛋白会碍胃之运化且影响排泄。

4.怕忧思

中医讲“思伤脾”“思则气结”,忧伤、思虑过度,会直接影响脾胃,造成脾胃气的停滞,导致胃病。有些人甚至把胃当做“出气筒”,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吃不喝或者暴饮暴食,这都会损害脾胃的健康。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

养护脾胃的方法

如今因饮食引发的脾胃及其他疾患大量存在,并不是因为没得吃,而是吃得太好太过了。

关于吃,很多人盲目跟风,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事实上,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适合吃什么。想要身体健康,不一定非要吃点什么才行。

我们可以试试最天然的养生方法:

按揉拍打脾经和胃经,让两个经络气流顺畅,也能够有效改善体内的湿气,养护脾胃。

按胃经:早7点至9点,是胃经当令,建议早餐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又比较高的食物。可于此时段点按天枢穴、足三里、丰隆、内庭等胃经上的穴位。

推脾经:早9点至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之时,此时可取坐位(如上图),张开手掌用掌根或握空拳用指节,从三阴交穴推向阴陵泉穴,推的过程中,如果有很痛的地方那就是淤堵的部位,要着重推,直到不痛方可。

养生是什么?

使“曾经的病”继续康复,

使“未知的病”不再发展,

使“已经的病”不断恢复,

使“未病”没有机会产生,

使“小毛病”在萌芽期夭折,

提高人体免疫力、自愈力!

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养生,不是做给谁看,也不是赶潮流,它需要坚持!

终究有一天,你会为你的坚持感到庆幸!

愿家人们都能爱惜自己的身体,从自己做起

愿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一等人在养生

二等人在锻炼

医院

何为养生?

①养生:不是包治百病,但万病能调。

②养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③养生:不是心血来潮,随波逐流。

④养生:不是病入膏肓,才想起去弥补。

⑤养生:医院下了病危才后悔当初。

⑥养生:不是想起来了去做两下。

⑦养生:不是想不起就不做的事情。

⑧养生:是一种健康习惯!预防远远大于治疗!

阅读开智慧,分享积功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zmjc/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