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国板着脸对邵江说,“谢谢你为医院,不过,去国外治疗这么大的事,不能就这么仓促地决定。”

李女士心里一沉,没想到林建国会拒绝,“老林,你说什么呢?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去了。”

林建国转过身,作出一副送客出门的姿态。邵江见状,不敢多问,便先行离开了。待到邵江离开后,林建国震怒,对着李女士吼道:“不去!我林建国就是死,也要死在国内。”

李女士在毫无防备下,生理性地打了个哆嗦,转而痛哭流涕,将自己锁在了房中。自从林建国确诊了胃癌,李女士最怕听到的一个字就是“死”。仿佛只要没人提这个字,林建国就能好好地活下去一样。

在死亡面前,人类无能为力。林建国虽也不想离开妻女,却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病情,拖累了她们。林建国说,“你知道在国外治这个病,得花多少钱吗?光是诊疗,就要预付小30万,再加上租房子、请翻译、以及后续的治疗,我跟你妈不光要掏空积蓄,还要搭上这间房子。根本就不值得。”

话音未落,林之校便肯定地说:“值得!”

站在家人的立场上,肯定希望自己爱的人能好好地活着。哪怕倾家荡产、一贫如洗。但拿钱“续命”,就真的能活下来吗?即便真的活了下来,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林建国顾虑重重,所以从一开始发现这个病时,就推三阻四,不敢面对。他当然想要和自己最爱的家人相守到老,但人终有一死,林建国实在不想因为自己,而拖累自己最爱的家人。

1、早发现、早治疗也许不是拖累

林建国自从被确诊胃溃疡后,医院等待手术。他本在心理上没什么负担,却在手术前一晚得知,自己得的根本就不是胃溃疡,而是胃癌。人对坏事总是有本能的直觉,想到手术过后,自己有可能会躺在病床上苟延残喘,林建国的心一下子就慌了。

躺在病床上,林建国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自己才刚退休不久,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做。要在冰冷的病床上潦草余生,实在于心不甘。况且,果真如此的话,对妻子和女儿来说,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要不就别做了!”这时,在林建国的心底,响起了一个声音。人遇到难以面对的事情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在生命面前亦是如此,林建国不知道明天之后,自己会怎样,索性跳过明天。心想着,林建国便偷偷裹上大衣,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医院。

原著中,林建国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加班,拥有25年的胃病史。但他从未放在心上,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班、加班地透支自己。过年期间,因为厌食少食,医院做了检查。没想到,检查的结果却是胃癌。

得知是胃癌,林之校和李女士都没敢告诉林建国,怕他会有心理负担。本想着手术过后再告诉他,没想到手术前一天晚上,让他得知了真相。虽然李女士也在心里偷偷埋怨过林建国,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多注意休息、少抽点烟,但这些所谓的“埋怨”,也都是出于爱和害怕。

医院后,李女士心急如焚,问遍了所有林建国的熟人。那一刻,她真的很崩溃也很无助,恨不得林建国能马上出现在自己眼前,恨不得这一切都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梦。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爱”,令爱我们的人手足无措。林建国就是这样,他以为逃避是出于“爱”,却不曾料想,这样的“爱”,才是对爱的人最大的伤害。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疲于生计的我们,不自知地透支着我们的健康。头疼脑热、酸痛无力时,以为睡一觉就能缓过来,从没想过“疾病”会离我们那么近。医院的诊断证明将我们拉回到了现实,才明白什么是追悔莫及。

其实,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疾病早有预兆,早发现、早治疗,或许不会对爱的人造成拖累。林建国就是这样,加班、吃饭不规律、抽烟,这些“因”,他早已种下,如果能定期检查,早早控制,或许也不会一发不可收拾,更不会纠结于自己是否会成为家人的累赘。

2、好好活着,是对家人的安慰

林建国出走的那天晚上,林之校忍着腹痛,找遍了每一个林建国可能会去的地方。她嘴里说着“要拆掉林建国的腿”,心里却急得要命。从林建国留下的信件中,林之校看出了“轻生”的迹象。

她实在不想在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永远地失去了林建国。虽然,林建国从小对林之校过于严厉,但他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只要他能好好地活着,就是对林之校最大的安慰。

可林建国却不懂家人的心。在他浅薄的认识中,如果生命注定要走到尽头,那不如就采取“放弃治疗”的方式,做一些想做的事,总好过躺在病床上,让爱的人为自己流泪的好。

他以为这是对家人好,却并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李女士哭着说:“我什么都明白,林建国就是舍不得这个房子,舍不得钱,他怕到时候没治好,反倒什么也没有留给咱们娘俩。可是,他治病是为了他自己吗?他林建国随便说一句,‘我走了,我无所谓,我什么都不想’,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该怎么办啊?他要是没了,我该怎么办啊?”

对深爱我们的家人而言,最难以接受的,就是爱的人先于我们离开自己。李女士和林之校就是如此,完全就没有做好林建国离开自己的准备。事实上,这个“准备”可能我们一辈子都做不好。直到黄土白骨,都要守住爱的人。所以,他们只要好好地活着,哪怕多活一天,也是对爱你的人最大的安慰。

然而,话虽如此,以“病”的姿态活着,痛的不止是林建国自己,也是他的妻女。现实中有多少人,在陪伴家人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觉得是在苦熬?又有多少人,因为不想承受“常伴病榻”的痛苦,而选择无视?

是人心变了吗?还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无意识地过滤掉了不能令我们愉悦的事情?

原著中,林之校在林建国手术后48小时内,都没有合过眼。直到麻药过去,林建国张嘴呵气“疼”,林之校才松了一口气。林建国化疗期间,食欲瞬息万变,为了让林建国及时补充营养,林之校四处为他寻觅想吃的东西,跑腿跑得腿都软了。

事实上,照顾病人不光是一件“体力活”,更是一件“心力活”。李女士和林之校对林建国会不会复发这件事,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或许,她们也不知道这样照顾人的日子还能坚持多久,但缘来一世,即便再难,她们也想尽全力拉伸与林建国在一起的日子。

3、保持健康,防患于未然

李女士得知林建国病情加重后,曾有这样一个细节,令我感触很深。李女士在林建国的病床上翻到了他提前藏起来的烟,急得哭红了眼:“你不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对胃不好吗?你还抽?”

林建国极力否认,说自己不过是为了过过眼瘾。李女士不信,泣不成声地拖着疲惫的身子,还在翻找。林之校见林建国不懂得珍惜自己,强忍着泪水,她没办法向林建国说明他的病情,也没办法向他表明自己的心痛与不舍。

那副担心亲人离去的窘相,像极了生活中,面对疾病而无能为力的我们。如果当时,能再啰嗦一点,让他把坏习惯改了,会不会就不会生病?如果当时,能再多留意一点,催他早早去检查,会不会就不会恶化得那么快?如果当时,能再帮他多找一些好医生,会不会他就不会离开了?

每一个失去所爱之人的人,都曾在与亲人离别时,想过无数个“如果”。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凡事“防患于未然”,才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比如,戒掉不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劳逸结合、定期体检、做到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控制等。

林建国就是如此,如果他能早些听家人的话,多多注意身体健康的话,也就不会发展成胃癌。幸而,小说中的结局是好的,林建国经此一番后,还是顺利地活了下来,也留在了家人的身边。

但是,生活不是小说,也不是电视剧。不是每个癌症患者,都能像林建国一样幸运;也不是每个病人,都能遇到像顾魏这样的医生;更不是每种疾病,都能有治愈的机会。

我们必须要做好面对残酷现实的准备。因为在现实面前,就是会有离别,而且不可避免。所以,就更需要我们保持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防患于未然。这不光是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smzz/1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