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公认的ldquo祛湿高手rdq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近来,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一到春季,阴雨绵绵,湿邪很容易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 什么是湿邪呢? 湿邪,是中医讲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常被称为“万恶之邪”。 有些人受到体质、疾病的影响,水分代谢失调,导致体内湿气重;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脾胃虚弱,水分代谢失调,滞留体内成为“内湿”。 湿气重,百病生 “湿”对身体到底有啥危害呢? 体内湿气过重时,往往会出现困倦、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等现象。 脾虚湿盛排不出去,就会导致虚胖、水肿;湿邪停在胃肠,人就容易大便稀溏、腹泻;跑到脚,会生成脚气;流注关节,则四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 而人一旦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加上脾胃功能欠佳,免疫力就容易下降,各种疾病也跟着找上门来了。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身体里的湿气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知道自己湿气重不重? 很简单,大家可以来做个自测题: 以下情况,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 1、经常感觉乏力、嗜睡; 2、总觉得头晕或浑身酸痛; 3、到饭点了却不饿,什么也不想吃; 4、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胃里胀胀的; 5、早晨起来眼皮肿肿的,眼袋重; 6、饮食和作息没变,体重却明显增加; 7、小腿水肿; 8、舌苔厚腻,舌边常有齿痕; 9、总感觉脸上油腻不舒服; 10、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马桶。 总分为1~4分的,说明内湿程度较轻;5分以上,说明体内湿气较重,要注意祛湿了。 说到祛湿,有种食物可不能错过,那就是薏米。 它是公认“祛湿高手”,还能健脾胃 薏米,又称薏苡仁、苡米、薏珠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性微寒,入脾、胃、肺经。 《神农本草经》将薏米列为上品。它最为人称道的,当数清热祛湿的作用。 薏米祛湿,走的是健脾的路子。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很多人湿气重,根源其实在于脾胃虚弱。 脾的运化功能,一方面是运化水谷精微,承担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另一方面则是运化水液。 脾气强健,水液就能正常运化转输;否则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就会内生湿邪。 所以,祛湿的同时,也要调理脾胃,脾胃功能恢复了,运化改善,祛湿自然事半功倍。否则不仅难达到祛湿的效果,还容易加重脾胃损伤,导致恶性循环、湿上加湿。 而如果想要祛湿、健脾“两手抓”,薏米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常吃薏米,扶正祛邪、强免疫 最近这段时间,新冠肺炎肆虐,着实让人担忧。 此前,国家卫健委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解读中提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补肺清热、祛风祛湿,正是《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薏米的功用。 因此,适当多吃点薏米,对抵御病邪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所说的“正气”,指的是人体自身对疾病的防御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而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强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胃的作用是接受并消化食物,脾则主运化,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脾胃功能好了,营养能够得到充分的吸收,人体的免疫力才能变得强大,疾病也就不容易缠上你了。 所以,疫情当前,不妨适当吃点薏米,既能祛病邪,又能健脾胃、强免疫。 说了这么多薏米的好处,你是不是也心动了?那么,市面上的薏米那么多,到底应该怎么挑选呢? 四招帮你买到好薏米 1看光泽度颗粒饱满、质硬而且有光泽的薏米,成熟度较高,营养价值也比较高;如果薏米摸起来比较干瘪,色泽暗淡,说明质量不够好。 2看颜色优质的薏米呈白色或者黄白色,色泽均匀;如果颜色发灰,那说明薏米不太新鲜了。 3闻一闻抓一把薏米闻一闻味道,越香越新鲜;如果放置时间太久,薏米的香味会变淡,甚至还会带有霉味。 4看产地贵州省兴仁市被誉为“中国薏仁米之乡”,这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疏松湿润,有机物含量丰富,适宜薏仁米的生长和种植。 兴仁薏米颗粒饱满,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可谓是薏米中的“佼佼者”。吃起来软糯香稠,很受欢迎。 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薏米的吃法! 薏米这样吃,美味又养生 首先是在生熟的选择上,生薏米偏寒凉用以清热,炒薏米偏平和用以健脾,大家可以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吃法。 薏米的做法不少,下面给大家推荐几个薏米养生食谱: 1薏米莲子百合粥,祛风湿,清水肿做法:取薏米50克、莲子30克、百合2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 将薏米、莲子、百合洗净,煮滚后转慢火煲至薏米烂身,再与粳米一同煮粥。 作用:祛风湿、清水肿,适用于脚气、水肿、风湿关节痹痛。 黄芪薏米粥——补元气,止泄泻 做法:取大米克、黄芪30克、薏米30克。 黄芪洗净切片,大米、薏米淘洗干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40分钟即成。 作用:补元气、止泄泻,脾虚慢性肠炎患者食用尤佳。 2薏米煮猪肺,消肺热做法:取猪肺1个、薏米30克、调料适量。 先将猪肺洗净,薏米洗净捣碎为末。锅内加水适量,下薏米与猪肺,先用旺火煮沸,除去浮沫,再改用微火煮烂猪肺,调味后即成。 作用:本方来源于《证治要诀》,有健脾补肺、利尿祛湿的作用,适用于久咳不愈属肺热者。 3薏米清化茶,清热化湿做法:取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淡竹叶15克。 赤小豆和薏米洗净泡开(约4小时),加入淡竹叶,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煮,煮至薏米、赤小豆绵软后,加入少许冰糖,继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 作用:薏米、赤小豆都有祛湿的作用,淡竹叶擅长清热解毒,此方适用于脾虚湿热型体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rhzl/9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科普降血脂,吃油越少越好错营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