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让娃从小患上老胃病,这个细节要注意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糕妈家的日常晚餐,你看出什么特别的了吗? 哈哈,亮点就是3把亮闪闪的大勺子!我们家的“公勺”文化贯彻的很好,夹菜啥的都尽量用公筷公勺。 不仅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碗和筷子。虽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也要避免交叉感染嘛。 为什么这么说呢?糕妈发现呀,给孩子喂饭的时候,用嘴试温度、和小宝宝餐具混用的情况还是挺普遍的。留言里就经常出现▼ 混吃的结果,就很有可能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这样的新闻相信你们一定看到过。 我们可能很难让全家人都用公勺公筷,但至少宝宝的碗和餐具是要和大人分开的,更不要用嘴给宝宝喂食。 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们今天就再来讲一讲幽门螺旋杆菌的故事。 幽门螺杆菌有多普遍? 普遍到每2个人中就有1个被感染了。 它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炎(甚至胃癌)的元凶之一。 驻扎在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会攻击胃黏膜,当这保护层破损了,胃酸自然就容易“侵蚀”胃本身,引起出血、发炎,引发各种消化道病症。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感染的人群这么多,那为啥有胃病的人好像并不多? 这是因为,大多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没啥特别明显的症状(具体原因还无明确定论),有的可能一辈子都相安无事(类似与幽门螺杆菌和谐相处的样子……)。 部分感染人群可能会有下面这些症状: ●腹痛、胃灼烧(空腹时更加严重)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吐血样物) ●频繁胀气与打嗝,吃一点就觉得饱、胀 ●体重减轻 ●便便发黑、便血 家里有人感染了 需要给孩子做个检查吗? 事实上呢,如果孩子没有胃不舒服,比如反酸呕吐、胃痛、经常胀气打嗝等症状,或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没有胃癌史,就没必要去检测幽门螺杆菌。 毕竟,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的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孩子的确有上述情况了,再在医生指导下检测。 如果宝宝确实有胃部病症了,也确实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也不用太担心,遵医嘱吃药杀菌,往往都能治疗好的。 除了按指示吃药之外呢,在吃饭上面,一定一定要注意少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哦,还可以少食多餐(比如每天吃5-6小餐),减少空腹时间。 比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 知道幽门螺杆菌的传染传播途径,才能更好的预防哦。虽然具体传染途径还未明确,但普遍认为有这两条: 1.人与人之间的唾液传播(口-口传播)。 就像前面提到的,老人嚼完食物再喂给孩子吃,跟宝宝共用筷子;宝宝的饭菜很烫,妈妈给吹吹(唾沫星子可能会飞溅上去哦);还有中国人最喜欢一家人吃饭时互相夹菜。这些行为会让幽门螺杆菌通过唾液传染给家人。 2.粪-口传播 吃了被粪便污染的不干净的食物、水等。比如你上完厕所没有洗手,然后又去弄吃的给宝宝;外面买的水果、蔬菜没洗干净就吃。 记住了传播途径,预防起来就很easy了,首先是要讲卫生卫生卫生卫生。 个人: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饮食:果蔬一定要清洗干净。 生鲜蛋、禽、肉、海鲜类一定要烧熟了吃。 保证餐具清洁、定期消毒。 家有感染幽门螺杆菌者,还要特别注意这些行为(当然,普通人也同样要注意): ●尽量不共用餐具,使用“公筷”; ●不要把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宝宝吃; ●不要用自己嘴试完宝宝饭菜的温度后,继续给宝宝吃; ●不要用嘴给宝宝吹凉饭菜; ●不要随便亲吻孩子的嘴; ●家庭成员之间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另外,看在咱们这么用心写这篇文章的份上,转发分享一个呗,比如亲戚群、家庭群、妈妈群......?(????),让更多人引起重视,让宝宝们都能更健康长大呀~ 本文经由滕丽萍医生审核发布-- 参考资料: 1.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zmjc/5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胃溃疡严重吗胃溃疡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