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新宇慢性胃病自我调理的经络处方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胃病」其实是许多病的统称。这些疾病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 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以及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这些症状在就医的同时,可以自我疏通经络来辅助调理。 ▍疏通脾胃经 按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首先要疏通胃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 胃经的易堵塞穴位是大腿正面中线上段的「髀关穴」和小腿中央前侧的「丰隆穴」。 髀关穴:腿根中点下2寸(3指宽),偏外侧 梁丘穴: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3指宽) 丰隆穴: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胫骨前脊外2横指 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是小腿胫骨内侧与腓肠肌结合部上段的「地机穴」和内踝尖上三寸的「三阴交穴」,还有大脚趾与脚掌结合部后方的「太白穴」「公孙穴」。 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 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 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 ▍疏通心包经 在中医看来,心包与情志有关,主导顺气,与胃的关联较大。疏通心包经可以降逆顺气,缓解胃胀。 心包经的易堵塞穴位是手臂掌面的「天泉穴」「肘横纹下二寸」的堵点和腕横纹上五寸的「郄门穴」。 天泉穴:腋前纹头下2寸(三指宽),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肘下2寸:肘横纹下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 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 ▍疏通肝经 五行中,木克土,肝气易横犯脾胃。因此还要疏通肝经的易堵塞穴位以恢复肝的功能。 肝经的易堵塞穴位是大腿内侧中线的「阴包穴」和足面大脚趾与二脚趾延长线结合部的「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阴包穴: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 髀关穴、丰隆穴、地机穴、三阴交穴、天泉穴、阴包穴用敲击的方式来探查,敲击时垂直发力,力矩三厘米,敲击五至十遍,痛感会显现出来。在痛处按揉,每次两分钟,每日三次。 太白穴、公孙穴、太冲穴、肘下二寸、郄门穴用点揉的方式来探查,拇指点住穴位,用最小半径点揉,穴位处如疼痛,点揉两分钟,每天三次。 疏通上述穴位一周,当痛感下降或消失后,对于相应脏腑功能有调节作用。 调理的同时,养护也很重要。 养胃,首先要管住嘴,做到食饮有节。此外,还要控制好情绪,生活中有的朋友在发怒或生闷气后,胃病会复发或加重。 曾经遇到一位胃溃疡患者,辨证调理了一段时间后,基本痊愈。可是,在三个月后的一天下午,他再次来找我,说胃部又痛又胀。问其原因,得知他上午与同事生气,结果胃病复发。 这件事让我明白,如果没有舒缓的情绪,这个病是治不好的,因为医者可调形,但无法治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使情绪不受外界人、事、物所累,这需要我们提升修为,也是养护生命的正道。 *注: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徒手祛百病》 经络易堵塞穴位找不准怎么办?点击下图,订阅课程,路新宇老师视频亲自示范,教你3分钟学会疏通一条经络的易堵塞穴位,再也不用发愁找不准穴位! 作者路新宇 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养生文化学者执业中医师 致力于中医科普工作,努力去除中医神秘化与神奇化色彩。 著有健康书籍:《徒手祛百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季节养生,经络有道》《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看视频,疏通易堵塞穴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zmjc/5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胃病吃什么食物养胃胃病不能吃这些
- 下一篇文章: 大病来临前,身体会出现10个征兆,关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