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小间质瘤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临床价值
文章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35(12) 作者:朱兰平,惠洋洋,李变霞,等 摘要 目的 重新评估胃小间质瘤(直径2cm)的潜在风险,评价内镜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胃小间质瘤的处置策略。 方法 年9月至年12月,例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病例资料纳入回顾性分析,重点调查胃小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分析其潜在风险;总结ESD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并与同期纳入的45例疑诊为胃小间质瘤而选择定期内镜超声(EUS)监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例胃SMT中,间质瘤(例,40.9%)最为常见,其中例(84.9%,/)属于胃小间质瘤,核分裂象数均≤5/50高倍视野(HPF),但94例(46.3%)有EUS下不良因素,主要包括强回声和异质性,EUS下不良因素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例胃小间质瘤均成功行ESD,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2~84个月,81.4%(/)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未发现间质瘤复发和转移。45例定期EUS监测的患者中,38例(84.4%)伴有胃肠道症状,随访期间84.2%(32/38)的患者诉症状未得到缓解,12例(26.7%)有较重的的心理负担且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结论 胃小间质瘤合并EUS下不良因素的发生率高,且随着肿瘤的增大发生率升高。ESD切除胃小间质瘤安全有效,有助于明确诊断,能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理压力,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细胞或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2%[1,2]。其中,直径2cm的小GIST,因其检出率显著高于临床显性GIST的发病率而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技术好四川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rhzl/3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免疫治疗最常见的十大问题及解决方案
- 下一篇文章: 胃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