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在《临床内镜》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结果:对于发生在残余胃的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胃癌患者接受胃次全切除术后,以及胃良性病变患者接受远端胃切除术后,残余胃发生异时性肿瘤的风险均较高。鉴于胃全切除术会增加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对于发生在残余胃的肿瘤,ESD是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对残余胃实施内镜下治疗的技术难度较大,相关数据较少。为此,韩国研究者探讨了对远端胃切除术后残余胃肿瘤行ESD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结局。

年12月~年1月期间,3名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对18例远端胃切除术后残余胃发生肿瘤(早期胃癌12例,腺瘤6例)的患者实施ESD治疗。这项研究是对这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残余胃肿瘤的中位直径为13mm,2/3的病灶位于胃体,1/2位于既往胃切除术的缝合线上。既往胃切除术与本次ESD的中位间隔时间,BillrothⅠ患者为80个月,BillrothⅡ患者为13个月。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整块R0切除率分别为88.9%、%和88.9%,2例早期胃癌为分块切除。在1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11例(91.7%)接受了治愈性ESD治疗;1例有淋巴浸润和μm黏膜下浸润,在ESD术后接受了胃全切除术。

并发症方面,1例患者(5.6%)发生穿孔,经内镜下金属夹封堵和保守治疗后痊愈。ESD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出血。经过中位时间47.5个月的随访,早期胃癌或腺瘤病灶均未出现局部、异时性或胃外复发。

该研究表明,ESD是残余胃早期肿瘤的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整块切除率和R0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研究者建议将ESD作为残余胃早期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sw.com/wbrhzl/2986.html